動機純凈
隆波帕默尊者法談摘錄
禪窗編譯
2018年4月21日
(一)
做功德,布施,打坐,
修習毗缽舍那的時候,
要懂得:以純凈的動機去做。
如果是為了「拿出去」,
為了斷離煩惱而做,
則屬動機純凈。
若是為了迎合煩惱,
則是動機不純。
比如,放生魚、放生牛之後許願︰
希望生命好起來,像牛一樣健壯長壽。
希望魚兒和牛兒們,帶走疾病與厄運。
這樣做,是為了「拿進來」,
只能得到一丁點功德。
這樣的功德並不純凈,
沒有智慧相伴,
並不知道「為何而做」。
看起來是行善,
事實上,卻是被煩惱習氣所驅使。
比如,中國新年的時候,
一定要去參加九座寺廟的戒堂奠基。
覺得「九座」才吉祥。
那樣做,是為了獲得利益。
而並不是想到說:
建造戒堂等設施,
可以方便法師們處理僧團內務。
能更好地護持戒律,護持僧眾。
如果只是想到:
自己可以從中獲取什麼。
這樣的布施與功德,並不純凈。
或者,有人持戒是為了高人一等,
批判別人沒有戒。
這樣也屬於「不純凈」。
曾經見過嗎?
那些持戒了的人四處炫耀,
指責別人沒有戒。
曾經在哪裡見過?
不用去別處找,這裡就有了。
返觀自己,很快就會碰到了。
每一個人,
都按捺不住「心高氣傲」。
(二)
打坐時看見這個、看見那個。
有的出家人,打坐的時候想去看居士的心,
想要看見過去,看見未來。
以便四處宣揚來獲得供養。
這樣便是不乾淨的了。
要明白:修習毗缽舍那,
是為了探究自身的實相,
而不是為了證悟道、果、涅槃。
修行之後,
指望證悟道、果、涅槃。
那麼在內心深處,
依然潛藏著貪心。
如果只求一點點,
那麼就求--
希望能夠照見身心的實相,
這樣會乾淨些。
如果一直想
「什麼時候見法啊」,
就不會見法了。
心貪了就會散亂,
禪定就不會生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