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聖諦篇

隆波帕默尊者微法談

禪窗編譯

1

很多人的修行之路坎坷崎嶇,

只因一直追尋快樂、寧靜與好。

只有這麼一點追求,

只求這些無常之物,

因此才會得而復失,失而復得,

難道修行一輩子,只為了追求這些嗎?太膚淺了。

不計其數的人

以修行來追求快樂、寧靜、好,

不知這僅僅是附贈品,

而非修行的目的。

我們修行是為了——照見實相。

如此才能領悟至高無上的真理——

「四聖諦」。

2010年11月14日

00:00:45~00:01:37

2

「四聖諦」中的第一聖諦是「苦諦」。

何謂「苦」?色與名本身就是苦,

也就是我們的身與心本身就是苦。

對於「苦」的職責是什麼?是「知道」。

要去知苦,而非斷苦,或逃離苦。

怎麼逃都逃不掉的——

逃到南北極,也得帶著身與心,

身與心本身就是苦,跑到南北極怎麼能不苦?

逃往月球,還是得帶上身和心,

相當於帶著苦一起去了。

因此,我們無法逃離苦。

修行並不是為了要逃離苦,

而是為了知苦——

去覺知身,去覺知心,

多多地覺知,不斷觀照下去。

所以佛陀開示道:

對苦的職責,是去「知道」。

2010年11月14日

00:01:52~00:02:41

3

稱為「苦」的事物——

佛陀開示道:

總而言之,五取蘊就是苦。

2012年9月7日A

00:00:37~00:00:47

4

真正的修行並非遁世,

而是去不斷認識世間。

2011年3月27日B

00:45:42~00:45:46

5

第二個聖諦「集諦」,

即苦生起的原因——

心裡面的沖動和欲望。

比如就在剛才,

我們成為「鬼」之前,感覺到嗎?

心中先生起了「想要」,

心貪了起來,欲望生了起來,

於是便進入了「鬼」的域界。

若「想要」生起而未能如願,

「瞋心」就會緊隨而至,

我們便會跨入地獄眾生的域界。

「想要」生起,得不到滿足,瞋心會生起;

「想要」生起,想要滿足它,這時「貪心」就滲透進來了——

想要擁有、想要成為、想要得到;

想要沒有、想要不成為、想要不得到、想要不碰到……

對於「欲望」的職責,是「斷離」。

斷離欲望的方法極為神奇——

佛陀只是如此開示:

「苦」要「知」,「集」要「斷」……

但在開示四聖諦的時候,

佛陀並未說要如何斷離。

2010年11月14日

00:02:42~00:03:45

6

第三個聖諦「滅諦」,

即「涅槃」——苦徹底止息。

也就是蘊徹底止息。

因為已經告知過了,苦就是蘊,苦就是名色,

因此,涅槃是名色的徹底止息,蘊徹底止息,身心的徹底止息。

2010年11月14日

00:03:49~00:04:10

7

「涅槃」即「滅諦」,

對於「滅諦」,我們的職責是「照見」。

為何不是「讓涅槃生起」?

因為「涅槃」已經存在了,

根本無需讓涅槃生起。

要做的僅是照見

原本就已經存在卻從未見過的事物,

為何會從未見過涅槃?

因為心的品質不夠。

心中充斥著欲望,有的只是想要,

掙扎著構建「有」(十二因緣中的「有」),

有的只是不斷造作。

2010年11月14日

00:03:49~00:04:10

8

想要得到寶貝,

就要自己用功,

沒有誰能代替的。

2011年3月18日B

時間00:20:29~00:20:34

9

第四個聖諦「道諦」。

「道」意即「路」,是什麼路?

趨向涅槃之路,離苦之路,欲望止息之路,擺脫蘊之路。

這條路包含8個組成部分,

精煉概括,就是「戒、定、慧」。

2010年11月14日

00:08:23~00:08:47

10

對於「道諦」的職責是「提升」。

因此,若問:

「修行」還能翻譯成什麼?

回答是:翻譯為「提升」。

2012年8月26日A

00:31:16~00:31:23

11

隆波教得直來直去,

完完全全遵從佛陀的教導。

並沒有要批判誰,

也不點任何人的名。

要學習就必須得這樣學,

佛陀並沒有教導我們要對邪見妥協。

2011年4月8日B

00:20:12~00:20: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