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說緣起法

隆波帕默尊者法談摘錄

禪窗編譯

2020年3月14日

緣起法的詳細闡述

可以講解好幾天的,

但如果是簡化版的詮釋,

那就是——由於我們沒有洞悉到

身的實相和心的實相,

所以我們才會想要讓身和心獲得快樂、

想要讓身和心不苦。

由於未見實相,

所以生起意欲、生起「想要」;

因為有了「想要」,心就會掙扎,

這在十二緣起中稱之為「有」。

在心開始掙扎的一瞬間,

苦也立刻生起了。

佛陀開示的十二緣起之中的「有」——

也就是心的掙扎,

是屬於很小的「有」;

而投生為人等等是屬於很大的「有」。

十二緣起的「有」分為兩類:

一類稱之為「生有」,

比如說,我們現在出生為人類了,

同時在心裡還有極多的欲望在生起,

後者就屬於很小的「有」,

也稱為「業有」——

即,心的所作所為。

如果我們死後再次出生為人,

那稱為「生有」。

高僧大德們有時候

不知道應該如何界定「有」,

於是將之分別稱為

「小有」和「大有」。

所謂「小有」,

是指心內的掙扎,

其實就是心中的「有」。

何時有「有」,何時就有苦。

比如,我們出生為人類,

具有屬於人類的苦,這是屬於「大有」。

出生為猴子,則會有屬於猴子的苦,

將會因為爭搶食物而相互撕咬。

若是出生為大象,也會有大象的苦。

象群在以前幾乎瀕臨滅絕了,

後來人類開始照顧它們,

大象的數量才慢慢增長起來。

然而由於森林的面積在減少,

大象沒有足夠的食物,

只好離開森林來到人類的村莊裡覓食,

因而發生了很多衝突事件。

這個世間充滿了各種衝撞與衝突,

無論出生成為什麼眾生,都會有苦。

出生成為人類,屬於「大有」;

可是還有「小有」——

每一次心生「想要」,心就會掙扎。

心的掙扎是細膩的「有」。

心只要一掙扎,苦就必然緊隨而至。

比如,我們想去聽演唱會,

但不知道能否買到票,

後來千辛萬苦終於訂到了票,

但是演唱會卻取消了。

我們已經付過款,

可是仍然沒有機會看到,

也不確定是否取消,

於是心裡就有擔心。

心何時生起想要,何時就有苦!

心的「想要」是無法被阻止的。

「想要」之所以生起,

是因為不了解身心的實相。

因此,佛陀教導我們的內容

都是讓我們學習與探究

身的實相與心的實相。

學習與探究身心的實相——

稱之為「毗缽舍那的修行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