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循「三學」來訓練心

隆波帕默尊者法談摘錄

禪窗編譯

2020年3月7日

我們要訓練

「戒、定、慧」三學,

它們全都是用來訓練心的。

戒,乃是訓練心的基礎階段。

如果我們的心中還沒有「戒」,

我們就需要壓制自己的心,

別讓心隨順煩惱習氣而行動。

禪定,可以對治中等的煩惱,

心(一旦)獲得力量,

就可以和煩惱習氣抗衡一二,

有時是煩惱敗退,

有時是禪定敗退。

(如果是)禪定敗退,

煩惱習氣將會再度湧現;

這就像是在進行一場

勢均力敵的戰鬥。

戒(的訓練),

就像是當煩惱習氣

比我們更為強大時,

我們需要努力保全自己,

以戒護心,不讓心隨順煩惱而行。

等到心的力量越來越強,

心獲得了禪定,

煩惱習氣便無法輕易傷害我們。

就像是打仗,

一會兒是你贏,一會兒是我贏。

如果是煩惱習氣更為強大,

我們的禪定便會弱不禁風,

這時就需要持戒。

如果是禪定很好,

煩惱習氣便會輸、便會退失,

而心將會得到一段時間的

寧靜和快樂。

然而過不了多久,

煩惱習氣便會卷土重來。

接下來的開發智慧,

也是類似的情形,

但那是對煩惱習氣發起主攻、

清除煩惱習氣。

清除煩惱習氣的方法是:

有覺性,以安住且中立的心

照見身心的實相。

有覺性,是能夠如實

覺知身、覺知心;

有禪定,則是具備

安住且中立的心。

當我們獲得了覺性與禪定

這兩個工具,我們就會看到:

貪一會兒來了、一會兒滅去;

瞋一會兒來了、一會兒滅去;

迷失一會兒來了、一會滅去……

就是這樣持續不停地訓練下去。

快樂生了即滅、苦生了即滅,

不停地這樣覺知,不停地這樣體會

我們內心生起的一切(現象),

它們全都是生了即滅。

接下來,我們將會看到(一切現象)

都是有因才會生起。

比如,不善念生起時,瞋心就生起;

當我們覺得某人很漂亮,貪欲就生起……

煩惱習氣是有因方生,

並非無緣無故的出現。

我們將會看到一切現像

都是緣聚而生、緣散而滅。

智慧便這樣不停地趨向成熟。

如果我們看到一切現像

都是緣聚而生、緣散而滅,

如果我們真的是以心來觀見的話,

就會體證初果須陀洹。

初果須陀洹聖者

並沒有洞悉很多東西,

他們只不過是看到了

「凡生起的,必然滅去」——

而這是很自然的情況;

一切現像都是有因方生的。

我們需要不停地這樣來觀察和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