識破苦的連環套

隆波帕默尊者法談摘錄

禪窗編譯

2019年1月1日

(一)

想要出離世間,

想要離苦,

就要持五戒;

要每天在固定形式中

訓練心:

選修某一種禪法,

心跑了,及時知道,

但別去強迫心;

還要在日常生活中修行:

有眼睛就去看,

有耳朵就去聽,

有心就去想,

讓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

自然地去運作。

一旦它們運作了,

在心中生起了感覺,

要去及時地知道,

或者,心跑動了,

及時地知道。

當心跑動的時候,

也就是會跑到

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,

跑去看,跑去聽,

跑去聞氣味,跑去嚐味道,

跑去感知身體方面的接觸,

跑去在心裡面思東想西,

心會跑到六個根門。

如果我們的覺性靈敏了,

能看見心的跑動,

這樣就舒服了,

直接在這點上用功,

修行就輕鬆了。

(二)

「心跑動了,及時知道」

就會看見:

知者的心是無常的,

跑動的心也是無常的;

知者的心無法被呵護,

跑動的心也無法被禁止。

這樣就是在開發智慧了。

或者,心跑動了,及時知道。

心就會停止跑動,

這樣就收獲了禪定和智慧。

如果心跑動了,根本不知道,

那麼苦、樂生起了,

要去及時知道,

這樣也可以。

如果可以知道這一點,

稱為「受念處」的修行。

如果連苦、樂也沒有看見,

那麼煩惱就會趁虛而入,

貪、瞋、痴就會滲透進來,

如果覺知到這里,

稱為「心念處」的修行。

如果煩惱滲透進來了,

心中生起了「想要」,

這就已經太遲了,

怎麼樣都得苦了,

回天乏術,必苦無疑了。

倘若感受生起後,及時地知道,

那麼在瞬間即刻就滅了。

「緣起法」就斷裂開了。

曾經聽說過嗎?

「觸緣受」?

「觸」就是接觸到眼、耳、

鼻、舌、身、心方面的所緣。

如果在「觸」的

這一瞬間就有覺性,

那麼「緣起法」的流程

就會在此終結;

如果在「觸」的時候,

沒來得及觀察,

就會生起「受」,

尤其是心方面的受,

「觸緣受」,

如果有覺性及時知道這里,

那麼「受」就會滅掉。

在「受」這裡,

煩惱會混進來,

在這一點上及時知道,

整個流程也會斷掉。

如果無法及時識破煩惱,

那麼「渴愛」就會生起:

如果瞋心生起,

就會生起「無有愛」,

想要這個境界趕緊消失;

如果貪心生起,

就想讓這種讓心滿意的境界

長長久久,

這稱為「有愛」;

一旦它們消失,

就希望它們重新再來,

這是「欲愛」。

一旦渴愛(欲望)生起了,

苦就必定會生起。

因為渴愛(欲望)是「苦因」,

其結果就是「苦」。

如果我們的覺性夠快——

渴愛(欲望)還來不及生起,

心的整個流程就已經終止,

這樣就不會苦了。

因此,如果能夠觀心的跑動,

那就直接去觀吧;

如果觀不了心的跑動,

就去觀生起的苦受和樂受;

如果觀苦受和樂受也來不及,

那就去觀生起的貪、瞋、痴。

就是按照這樣的次第去觀。

如果上面列舉的都觀不了,

就為時過晚了,必苦無疑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