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境界直接面對面,直到心領神會

隆波帕默尊者法談摘錄

禪窗編譯

2019年2月16日

與境界直接面對面,直到心領神會,

而不是去思考這個境界是什麼?

(一)

當我們有「善法欲(欲神足)」

想要去及時了解自己的心,

就會生起「精勤(勤神足)」——

就會產生強烈的興趣,

於是心就不會再跑去別處,

就會孜孜不倦地學習鑽研下去——

這個究竟是什麼?

慢慢地去觀察體會,而不是思維,

不是去思考:這個境界是什麼?

根本不用思考,而是直接進去觀察體會,

到了該明白的時候,就會自行照見,

會自然明白:

這個境界是什麼(相),

這個境界執行什麼職責(作用),

這個境界履行了職責後,

會有怎樣的結果(現起)。

接下來,更加嫻熟之後,

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觀察,不用思維的,

到了最終,就會豁然明白——

這個境界之所以產生,

是因為什麼(近因)。

(二)

隆波的心追求「高難度」,

僅僅只是照見——

這個事物生起,這個事物滅去——

心覺得不過癮,覺得還不夠透徹;

一定還要了解:這樣的境界與別的不同,

每一種境界都有屬於自己的特點,

稱為「特性或個性」。

每一個境界都有自己的特性或個性,

而且它們在工作的時候也不同,

苦和樂所做的工作是不同的,

工作之後的結果也是不同的,

好與壞工作之後的結果也是相異的,

貪與瞋也不同,寧靜和散亂也不一樣,

每一種境界皆有自己的不同之處。

隆波的心呢,

如果只是照見到「這個境界生起了」,

心覺得還不夠;

照見到「這個境界是如何工作的」,

心還是覺得不夠;

照見到「這個境界工作之後的結果是什麼」,

心依然覺得不夠;

一定要照見到「究竟是什麼存在,

才會導致這個境界存在」,

比如,什麼存在,才會導致生氣存在;

什麼滅去,才會導致生氣滅去。

一定要照見到這個程度才行。

知道境界的特性,

知道它們的職責,

知道它們工作之後的結果,

知道它們生起的原因,

這四個組成部分統稱為「特質解析法」。

如果我們明白每一樣境界,

每一樣境界都有四個方面的特性,

如果我們真正明白了某一個境界,

接下來這個境界就無法再欺騙我們了。

我們會看破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