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沒有看到境界」的思維,是散亂!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居士:如何知道自己是「如理正思維」,還是「散亂」,如何區分?

隆波帕默尊者:如果我們看到境界,以這個境界本身做思維的時候,這稱之為「如理正思維」。但如果無緣無故地想、思維,那是散亂。

比如,我們在觀身,佛陀教導:「身體是不美、不漂亮的,它是無常、苦、無我的。」不停地去教導心。我們有技巧、巧妙地去看身體,正確地按照佛陀的教導來觀,真正思維自己的身體,正在看事實,有真正的境界來承接的時候,才是可以的。

如果沒有境界來承接,我們坐著思維,或躺著翻來覆去地想著:「身體是不美、不漂亮的,不好、不快樂、不舒服、無法掌控。」這是散亂!必須要有境界來承接。

觀心也是同樣的,必須要有境界來承接。生氣生起了,我們就去看,看到生氣冒起來了,然後心想進去干預,及時地知道——干預,是不正確的。佛陀教導:「苦,要知道。」苦冒起來了,我們有職責——就只是去知道,如果我們去干預它,就不正確了,這稱之為「如理正思維」,因為真的有境界,來作為我們的教材。

但如果我們坐著思維(隆波演示):「唉!這個煩惱生起的話,我們就只是去看——煩惱是無常、苦、無我的,這稱之為『如理正思維』。」呼嚕!然後睡著了,這就不是「如理正思維」。

要善巧地去看,必須要看事實,必須有在看境界。

另一項(重點),看了之後,必須要與佛陀的教導相吻合。(比如)我們觀身,我們真的看到身體了,我們照鏡子——「哎!太美了,太好了,這太香了!」這錯了!這不是「如理正思維」,已經與佛陀的教導相違背了。要去體會!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