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過困厄之護衛偈——「一會兒它就過去了」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法談摘錄

以前隆波經常闡述,當有苦生起,別僅是一味地等待——它何時會結束?待它如同平常一般,它能來,它也能走。

有些人的心十分脆弱,隆波就教導他背誦一句偈(gāthā),當生命有很多苦,什麼也做不了,就背誦這一句偈。

這一句偈很簡短——「一會兒它就過去了」,此偈已教導甚久,無論如何,新冠肺炎也會過去的。

有些人失戀,世間黑漆漆,天昏黑無光,鳥亦不鳴,生命極為沮喪。

若誰曾經經歷失戀,就會了知,如同這世間無路可行,全是漆黑一片,因此,必須背誦:「一會兒它就過去了」,它真的會過去的,世間不存在永恆的苦。

若我們的心具有智慧了解如此的實相,我們就不會再苦了。若尚未有真正的智慧了解如此的實相,就可以鼓勵自己——一切的苦,不久它就會過去。

當我們的心寧靜、清涼,就可以面對各種問題,且舒舒服服地面對。雖然生活十分困苦,但心不擔心、心不苦。

若我們能活在世間,而心不苦,那是最為殊勝了。

無論如何,身都會苦,有身體,必然會有苦,有老的苦、病的苦、死的苦,因為出生了。

出生了,必然會有老、病、死緊隨而至,永遠必然如此。

若心能接受,當「老」生起,降臨我們自身,別沮喪於自己老了,什麼都無法自助自理,必須作此想:我們利用此身,並已從中獲得利益很久了。

若我們持之以恆地行善造福,利用此身行善,當我們想到身體衰老了,憶起已曾用此身發揮其最大的價值,心就會溫暖、快樂、寧靜,「老」亦能滿意地老去,而非「老」得毫無意義、一塌糊塗。

當生病了,亦能作此想:身體已舒服很久了,有時它也會苦。

若即將死亡,那也是自然的,若不死,那才困難,若生了不死,真的極苦啊!

對於病入膏肓之人,隆波曾親眼見過,他病重極為不舒服,住在醫院內,雙手捉著床邊的扶把搖晃:「何時我才會死呢?」他想死,因為很苦。

有些人則生病而無法治癒,十分苦,因此,死亡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慈悲。若我們老了、病了,而後不死,那真的很可怕!

因此,「老」是平常、也是一種自然,若我們的心聰明,我們知道——老、病、死是平常之事,就不會沮喪、傷心或抱怨過去之事,想到過去如此健康、過去那般富有,過去有溫暖的愛……反而覺得自己的生命已值得了,這是有戒、有法之人。

但壞人利用此身和心造惡,當即將死亡之時,真的十分悲慘,他沒有什麼可作為依靠,即使身家百億,到了那時,亦無任何人能幫助他,憶起過去之事,覺得全損失了。

過去搶奪他人之物,覺得很好,然而到了那一天,一切皆是空的,沒有什麼與自己同在,除了灰暗之心之外。

經典記載:灰暗的心,投生至惡趣;明亮的心,有功德、有善法,投生至善趣。

有些人畏懼死亡,如何不恐懼死亡?那有善巧,也就是——活著之時,廣行善行。

若我們的生命很好,都在行善,於是就不會畏懼死亡,而會覺得那是平常的,我們已將生命發揮最大的價值,將此生命用於佈施、持戒、修行,我們出生的利益已經圓滿了。

若我們見法,身而為人的價值則越臻圓滿,若沒有見法,也是好人,稱之為「賢善凡夫」(kalyāṇa-puthujjana),以身、以心做好事,想好、說好、做好。

「做好」即是——佈施、持戒、修行,每天累積,這是真正的人壽保險。

生命終將逝去,但我們不斷地積累善行,我們將有尊嚴地死去,而不是很悲慘地死去,就會覺得我們生命值得了。

若我們做壞事,那就覺得虧本了。到了那一天,即使這輩子不斷地欺騙自己——我們會這般快樂、那般快樂,欺騙而獲得錢財,並無人逮捕我們,但至最後那一天,心憶起就會十分悲傷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摘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轉載請保留出處及聲明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