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的基礎背景是不同的,有些人是基於力道很強的善法而出生,他們是三因結生者——無貪、無瞋、無痴而投生的。由於沒有「痴」。這一類人修行起來很容易。
有些人的根器薄弱,他們是二因結生者——無貪、無瞋而投生的,因此,修行起來就會困難一些。即使修習禪定,也無法獲得寧靜,因為痴較多,非常散亂,無論怎麼訓練都不會寧靜,也不可能進入深定。至於修習毗缽舍那,想讓道果生起,那也是無法達成的。
因此,原先的基礎背景很重要,如果我們基於痴的力量而投生,修行是難以進步的。然而,即使我們是那樣的狀態而投生,但依然持續不斷地精進,那麼一切也會慢慢地好起來,下一世或下下輩子,修行將會越來越容易。
那些修行很容易的人,全都經歷過困難,如婆醯迦尊者(Bahiya),這故事已經分享過好幾次,婆醯迦尊者僅聽聞佛陀開示的一、兩句話,就證悟阿羅漢果了。然而,在他成為最迅速證悟的上首弟子之前,他也曾經修行進展緩慢,前幾世一起修行的道友們,有些人已證悟阿羅漢果、有些人已證悟阿那含果……他卻什麼(道果)都沒體證,修行至死,還是一無所獲。
這一世,他的福報波羅蜜圓滿了,值遇佛陀,僅僅聽聞佛陀開示幾句,就證得阿羅漢果。
因此,如果覺得今生修行很困難,也別氣餒!如果修行困難,卻又懶惰修行,甚至造作更多的惡業,下一世,修行將會更困難。
今生,即使我們的修行看似無法進步、難以提升,但是只要不放棄,堅持不斷地用功和忍耐,下一世的修行將會越來越容易。
那些修行很容易的人,全都經歷過困難的階段,並沒有誰是與眾不同的,不一會兒功夫,無緣無故、輕輕鬆鬆就取得道果,那是不可能的。
所有一切,都是有因緣的,所謂「因」,有六種,分為「善因」與「不善因」兩類,每一類又各有三種,不善因,即是貪、瞋、痴;善因,即是無貪、無瞋、無痴。我們需努力地訓練自己,不斷地減少自己的貪瞋痴,如此,我們的心靈品質就會越來越提升。
有些人生起疑問:如何知道自己是——「二因結生者」或「三因結生者」呢?只要我們開始修行,很快便能知曉。
如果修行之後,心安住、歸位、寧靜,可以進入禪定,這一類人便是「三因結生者」;又或修習毗缽舍那,可以看到名色生滅,這一類人可不一般。
我們要訓練自己,一旦心寧靜、安住,成為知者、觀者之後,就去分離名色,就會看到——色是一個部分,名心是另一個部分,與心同步生起的名法,如苦樂、好壞等,是另一個部分……慢慢地分離、分離,這屬於初階的智慧。
接下來,持續地觀察,無論名法或色法,都不是無緣無故生起的,全都是有因則生,無因則滅。慢慢地去觀察,這是略更一階的智慧。
接下來,再繼續觀察,進一步看到——所有的色法,全都是無常的,所有的名法,全都是無常的……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