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,是很好玩的!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觀心,可以觀好幾種。第一種——要知道自己心裡的感覺,知道苦、樂,知道貪、瞋、痴。

另一種——知道心的行為、反應。心一會兒跑去看、一會兒跑去聽、一會兒跑去聞、一會兒跑去嚐、一會兒跑去觸、一會兒跑去想,知道它的行為、舉止、反應。

或者有時候會去干預所緣,看到這個境界不喜歡,看到這個境界喜歡,然後就去干預,喜歡進去干預,喜歡去清除這個,去呵護那個,要去及時地知道它的行為、舉止、反應。

因此,我們觀心的時候,可以觀兩個:第一個——觀所有的念頭、感覺生起。另一個——直接去觀心的行為、舉止、反應,可以觀好幾個,很好玩的。

修行是很好玩的!不停地修行,我們的領悟就會越來越增長、越來越深入、越來越細膩,很好玩。

隆波修行,與在座的很多人不同。隆波修行了之後,覺得很好玩,滿意於有機會修行,這稱之為「善法欲」。

而我們不想修行了,卻想取得道果、涅槃,想擁有快樂,想得到結果,我們並沒有滿意於在因地上播種,卻想得到結果,這稱之為「欲望」。而滿意於播種好的因,稱之為「善法欲」,兩者是不同的。

有欲望,貪了之後,拼命地努力日日夜夜經行,那什麽也沒有得到,僅僅只是得到忍耐。

但如果我們有善法欲,心裡很舒服,滿意於有機會來培養覺性,提升智慧,滿意於有機會來訓練自己的心,滿意於有機會可以及時地知道自己的身,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,心是滿意的,就會精進地去觀,精進就會增長。

反之,如果我們有欲望想得到結果,但卻懶得在因地上播種,就不會有精進。如果心有「善法欲」,精進會自行生起。「善法欲」是精進地去播因,而不去想何時得到結果。

如果想得到結果,這稱之為「欲望」。如果滿意於去播種好的因,這稱之為「善法欲」,兩者是不同的。

比如,隆波看到了——心有苦,心是被外殼裹著的,就好像一直被囚禁在監獄裡,而且不停地找,也找不到出口。

心知道了——心是奴隸,是囚犯,被關著,何時還清除不了監獄,就不會放下修行。

於是不停地去觀——它被關在哪裡呢?為什麽它被關住了?不停地去觀察,到了某一點,就可以清除那座監獄。

但是,如果想離苦,然後不停地掙扎,卻不去看它的原因,不在「因地」上耕耘,而是在「果」上想去清除,那是不可能有結果的一天。

一定要在因地上去做工,而不是在結果上去用力,這是法的原則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音頻來源:禪窗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