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靜與呆滯,不能畫等號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寧靜並不一定是善法,有禪定的心,也有可能是不善心。

禪定本身,它可能與善法生起,有可能是善心,有可能是不善心,也有可能是非善非不善心。

總而言之,禪定——心寧靜在單一的所緣,它可以生起在每一顆心。因此,它有可能是善心,也有可能是不善心。

但是,覺性僅僅只能生起在善心。因此,我們修習某一種禪法,一旦心跑掉,跑去寧靜、光明,很舒服,那時候,我們獲得寧靜型的禪定。

寧靜在單一的所緣,很享受,一動不動的,那不太好。

若想別比這更好,就去知道——現在這一顆心,已經浸泡在所緣裡,一動不動,跑到空裡、跑到光明裡、跑到手、跑到腳、跑到腹部、跑到呼吸……

知道「心在跑動」,這是最好的,因為在及時地知道「心跑掉」的瞬間,「跑掉」就會滅掉,「知者的心」就會生起。

「知者的心」生起了,這非常重要。「知者的心」會執行什麼職責?它執行覺知的職責,沒有在想、演繹、造作。

心的自然狀態就是——如果不去訓練它,演繹、造作的心,就會一直迷失在念頭的世界裡。

即使修行也是迷失的,迷失去讓心呆滯,誤以為「呆滯的心」等同「寧靜的心」,其實兩者是不一樣的。

「呆滯」與「寧靜」是不同的。「寧靜」有快樂、愉悅,有時候中捨,那是非常細膩的快樂。

如果是呆滯的,不知道冷、不知道熱,那根本是不懂事,那屬於邪定。

如果我們沒有作為「觀者」的心,我們就不可能分離——這是「知者」,這是「被觀察的對象」,這是「能觀」,這是「所觀」。我們能夠分離「能觀」、「所觀」,這稱之為「分離蘊、界」、「分離名色」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