奢摩他起始於沒有了「刻意」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別刻意地去追求寧靜,我們與「有快樂的所緣」在一起,玩一般地與它在一起,寧靜也隨他去,不寧靜也隨他去。寧靜或是散亂都沒有關係,與「有快樂的所緣」在一起,一旦心沒有「刻意」,禪定就會生起。

隆波的其中一位高僧大德——隆波蒲尊者常常教導:「禪定始於於沒有刻意,毗缽舍那始於於沒有念頭。」他的教導只有很短的兩句話,卻含括了所有奢摩他及毗缽舍那的修行。

奢摩他的修行始於「沒有刻意」,如果我們需要讓心休息,我們就去修習奢摩他。修習任何一種禪法之後,心裡感到舒服時,可以繼續這樣用功——寧靜也隨他去,不寧靜也隨他去,只要有機會可以用功,就已經很滿足、知足了。

一旦我們沒有了刻意,心就沒有貪,心沒有貪,就可以有覺性,輕鬆自在地與禪修所緣在一起,很快地,心會自行集中,心就會集中起來,亮堂、光明,那是自然發生的。

比如那些很嫻熟於修習奢摩他,可以很快獲得寧靜的行者,他們不會很鬱悶地強迫(心)。否則只會適得其反。

當我們修習奢摩,訓練讓心寧靜的能力嫻熟了,我們就能夠輕鬆自在地覺知所緣,能夠以保持中立的心去覺知所緣,以輕鬆自在的心——寧靜也隨他去,不寧靜也隨他去。

(比如)隆波一閉上眼睛,就有「喜」、「樂」。這取決於我們的訓練,如果我們刻意讓心寧靜,追求於寧靜,它就不會寧靜的。

當我們刻意地想要睡著的時候,容易睡得著嗎?想睡著——今天晚上睡不著,明天必須早起床,想睡著,會睡得著嗎?會更加苦悶!更苦悶,更睡不著。

誰是很難入睡的人?隆波可以教導你一句秘訣。有嗎?請舉手。如果沒有,就不用教了。哦!有兩、三個人。人數很少,待會結束之後,跟你們「開小灶」,因為其他人不想聽。(笑)

很簡單的,默念:「睡得著也隨他去,睡不著也隨他去。」一旦心想者——「睡著隨他去,睡不著隨他去」,就睡著了;如果心想的是——「快點睡、快點睡」,是睡不著的,因為心不喜歡被打壓,就像小孩,不喜歡被別人打壓。因此我們也不去打壓心,如果打壓心,心就沒有快樂,沒有快樂,禪定就不會生起。

禪定與睡著類似,有些高僧大德甚至教導——如果什麼也做不了,修習不了禪定,我們感到特別累、很鬱悶的時候,那就去睡一會兒。醒了之後,很舒服了,就可以繼續修習禪定了,可以繼續修行、繼續工作了。

因此,修習禪定的竅門,就在於——別刻意地去追求寧靜。

因此,隆波蒲尊者才會教導——「奢摩他始於沒有刻意。」如果還有「刻意讓心寧靜」,就不會寧靜。就如「刻意讓它睡著,就不會睡著」一般。

如果我們輕鬆自在地與所緣在一起,比如有些人喜歡聽歌(這是針對居士的),喜歡聽歌曲,如果睡不著就去把音樂打開,很快就睡著了,因為心情舒暢。

有些人喜歡香味,如果睡不著,旁邊就放一些可以聞到香味的物品,聞到以後,心情舒暢,然後很快就睡著了。

但出家人不能使用以上這些方法,因為沒有適宜的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可供使用,出家人只能用——「好好地訓練自己的心」的方法,讓自己的心保持中立,不要讓心有重量。

如果我們的心,需要休息的時候,放鬆,別讓心耗費能量。

我們的心,一直處在損耗能量(的狀態),一直想這個,想那個,強迫這個,打壓那個,一直在這樣損耗能量,煩惱習氣越強,能量損耗越嚴重。

大家先試著閉上眼睛,然後試著修習某一種禪法,念誦「佛陀」也可以,觀呼吸也可以,我們試著觀察,在某一個點上,我們用的能量,損耗很少,但如果我們越想、越掙扎,損耗的能量就越多。

我們試著觀察,就會(發現)有某一個點,損耗能量很少的。

不需要刻意地讓能量減少,如果刻意地營造它,只會變得迷迷糊糊,故意讓心迷迷糊糊,其實也在損耗能量。

在我們「刻意」的時候,就會損耗能量,看得出來嗎?大家能觀察得到嗎?能夠大概理解嗎?我們的心——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,能量損耗很多,而那麼樣做的時候,能量損耗很少,但在某一些點,是不耗能量的。

如果懂得如何將心放在這個點,僅僅一瞬間,禪定立即生起了,因為心立即獲得了休息,因為心根本沒有在工作。

這成果取決於時間訓練的長短,必須去訓練,要用功!僅僅現在才訓練,也許來不及了。比如,寺廟的出家人與隆波在一起,待一段時間之後,就能訓練起來,那是自然形成的。

隆波只是稍微提點一下,說:「心一會兒用的能量很多,一會兒用的能量很少。」我們只要去觀察,就可以發現——「哦!這裡(能量用得)比較多。」煩惱習氣越強,消耗的能量越多,消耗的能量越多,心就沒有(獲得)休息,就不會獲得讓心休息的禪定。

因此,我們要去觀察,以此作為家庭作業,如此我們才會像別人一樣可以修習禪定,否則我們永遠無法修習禪定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音頻來源:禪窗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