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動搖,面帶微笑地戰鬥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無論發生什麼(事情),要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。

好的事情發生了,我們的心,想讓它待得久一些,要及時地意識到。

或尚未發生的事情,我們希望它發生,也要及時地知道。

不好的事情在生命中發生了,希望它快些消失了,要及時地知道。

生命中那些不好的事情,我們無法掌控或命令它快些結束,有因,它就會存在,沒有因,它就會滅去,我們無法指揮。

我們無法命令,然而卻拼命地去命令,我們掙扎,不願意接受事實,心就會更苦。

比如,有些人的家庭出現問題,丈夫發生外遇,想讓他不要有小妾,想讓他與小妾分手,可以命令得了嗎?

我們的欲望,全都是自己掌控不了的事物,如果我們掌控得了,就無需有「想要」,我們就直接操控——「結束!你立即與小妾分手,必須與我忠誠地在一起。」命令他,而且他也聽從了。

事實上,那是無法指揮的,指揮——別失業,指揮不了,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。

只是說——無論我們的生命發生什麼,別動搖,努力如其本來面目地去知道它,如實觀。

有些人想讓丈夫愛自己、妻子愛自己,然而,愛與不愛,不取決於自己的「想要」或「不想要」,取決於多種因素,包括舊業和新業,全都與業報有關。

舊業,讓自己必然遇見如此糟糕的丈夫,新業,比如已經遇見好丈夫,但自己卻喜歡抱怨,所有事情都抱怨,而且喜歡操控一切,丈夫就想:「本來已經討厭了,現在又更討厭你了」,結果跑到其他地方去了。

業報是存在的,既包括舊業,也包括新業,無論面對什麼,都別動搖,面帶微笑地去與它戰鬥。

去觀,我們出生的時候,帶著什麼?我們什麼都沒有。

在我們長大的時候,我們擁有好多,最重要的是,我們有生命的經驗,尤其我們修行,在法上還有一些經驗,這是無窮無盡且豐碩的原始資本。

在出生的時候,我們什麼都沒擁有,除了「業」將自己送過來之外,或許那讓我們有名譽、有錢財、有地位,有這個、有那個,有溫暖的家庭……然而,到了業報現前時,所有的一切,全都從我們的手裡離開,想讓那些已經損失的事物失而復得,那是毫無意義的,不懂事。

因此,如果我們的心,修行到足夠的量,我們就會看到——所有發生的一切,全都是隨順因緣,而不是隨順我們的欲望。心的欲望止息,心就不再掙扎,心不再掙扎,心就不會有苦。

因此,必須直接契入到心,在我們的心接觸到所緣時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接觸所緣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接觸之後,就會把信號送到心裡,有時,心也會直接接觸所緣,接觸念頭、接觸記憶,然後它就會開始工作。

一旦接觸所緣之後,我們無法選擇——是好或是壞的所緣,是苦或是樂的所緣,我們都無法選擇,是業報在做決定。

然而,我們能做到的,就是——有覺性去及時地知道,這個所緣生起了,心不喜歡,知道「不喜歡」;這個所緣生起了,心喜歡,知道「喜歡」。

直接去知道自己的心,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接觸到所緣之後,直接去知道心,心喜歡,知道;心不喜歡,知道。

如果心喜歡,沒有及時地知道,就會生起「欲愛」及「有愛」;如果心不喜歡,沒有及時地知道,就會生起「無有愛」。

一旦生起了欲望,一旦生起了執著,就會開始掙扎,生起掙扎之後,就會開始抓取,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抓取,成為「我」、「我的」。

當心抓取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,成為「我」、「我的」時,這在十二緣起裡,稱之為「生」。曾經聽說過嗎?

徹底地滅絕「有」與「生」,曾經聽說過嗎?有些人做功德,希望能止息「有」與「生」,但卻不知何謂「有」與「生」。

「有」就是心的掙扎,在我們心裡的造作與掙扎,稱之為十二緣起的「有」。

「生」就是心去執著,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執著,成為「我」、「我的」,這在十二緣起裡,稱之為「生」。

當我們修行來到極點時,「有」與「生」就會徹底地止息,心不再掙扎,不再隨著欲望掙扎,不再執著,不再抓取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,成為「我」、「我的」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