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愛的人,終歸會離散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持續不斷地觀察,這世間存在的,全是不恆常的事物,持續不斷地觀察自己的心,我們就會看到——所有一切,無論苦樂、好壞,全都生了就滅,宛如做夢一般。

我們感覺十分真實的事情,事實上,在修行人的眼裡,如同我們正在做夢一般,僅是有時做好夢,有時做惡夢,有時做夢有樂,有時做夢有苦,做夢亦會有瞋心……曾經有過嗎?做夢之後生氣,做夢之後貪婪……宛如做夢。

生命宛如一場夢,醒來回到現實,夢就會消失。我們曾經做夢,棺材裡的這個人曾經與我們在一起,是我們的父母,在世間的角度而言,那是真的。

然而,從「法」的角度而言,五蘊如同一場夢而已,宛如夢幻泡影、海市蜃樓,存在,但事實上是空無的。

倘若我們明白生命的這般實相,一旦我們所愛的人逝去,心就不會痛苦憂傷,我們會看到——物質離散了。

我們心中的苦樂,源自於自己的念頭而生起,而不是源自於某人逝世了,我們受苦是因為自己的思維。

倘若我們思考,試著作比較,比如:我們的父母逝世,我們會有些許苦,然而若是我們的子女去世,我們就會極度痛苦。

因為父母的死亡,我們曾經常思維,父母已老邁,他們必然會比我們先死亡。但我們的孩子,我們不敢想他們會比我們先死亡,我們極度地畏懼。

因此,當我們的父母逝世時,我們比較容易接受,但若是我們的孩子死亡,我們從未曾想過自己的孩子會死,僅是想都不敢想了,害怕這是詛咒孩子,當孩子死亡的瞬間,心是無法接受的。

因此,苦是因為心無法接受實相,倘若心能接受實相,苦就不會生起。

我們學習業處,分離五蘊,照見五蘊的實相,便是為了讓心能接受實相——身是無常的,苦樂、好壞亦是無常的,自己的心也是無常的,僅是臨時地存在,就會消失,所有一切猶如夢幻泡影。

如此照見之後,當我們所愛的人離開,無論是活著而離開,或是死亡而離開,我們都不會受苦,我們了解,苦是因為想蘊的造作,行蘊進一步造作取而代之,於是苦就會燃燒我們的心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