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起步的階段,別疏忽大意,每一天必須在固定形式裡用功。幾年以前,隆波對大家的請求就是——希望大家每一天可以修習十五分鐘。現在,十五分鐘太看不起大家了,大家需修習二十分鐘、三十分鐘,每天都必須用功。
修習某一種禪法,心跑了,知道;心跑去想、跑去做夢了,及時地知道。
在及時地知道——「心跑去想」、「心跑去做夢」、「心跑去演繹、造作」的瞬間,造作、念頭、夢,就會滅去,「知者的心」就會生起。
我們常常地去訓練,心跑到眼根,及時地知道,「知者的心」就會生起;心跑到耳根去聽,及時地知道,「知者的心」就會生起;心跑到鼻、舌、身,有覺性及時地知道,「知者的心」就會生起。
(心)往心裡面跑,有兩種方式:「跑去想」及「跑去緊盯」。心跑去緊盯,及時地知道「心跳進去緊盯」,心就會醒過來。或心正在迷失,迷失在念頭的世界,知道「迷失去想了」,心也會醒過來。
因此,起步的階段,先做固定形式練習,去及時地知道——心的跑掉、心的迷失、心的做夢。
一旦我們嫻熟之後,就在日常生活中訓練——心跑了,知道;心跑了,知道,心跑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,我們同樣地可以知道,知道「心跑掉了」。
知道「心跑掉」非常地重要,在及時地知道「心跑掉」的瞬間,「跑掉的心」就會滅掉,「跑掉的心」其實就是「迷失的心」。
古人稱之為「迷失」,泰文很多詞彙用得很好,「迷」了之後,真的會「失」掉,不只是迷而已,迷了之後,不停地跑,一旦不迷,就不會跑,不用去呵護。
我們要慢慢地訓練,因此,隆波才會一直強調,當大家訓練禪修的時候,必須做三項工作:第一項、持守五戒,五條戒已足夠;第二項、在固定形式裡用功;第三項、在日常生活中,訓練培養覺性。
在固定形式練習的時候,心跑到身體了,及時地知道;心跑到心門了,跑去想、做夢了,也及時地知道。
一旦在日常生活中,心跑到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六個根門了,如果我們在固定形式的訓練已經很嫻熟了,那麼在正式的日常生活中,我們就可以做得到。
如果從未在固定形式裡練習,而直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覺性,很快地,就會與平常的狀態一模一樣了,一直處於迷失的狀態,不會覺知的。
有很多人宣稱:「我不做固定形式練習,我直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覺性」,當你這麼說的時候,你一直處在迷失的狀態,誤以為自己在培養覺性,根本沒有覺性,心力不夠。
因此,固定形式的修行非常重要,安排時間出來(用功),半個小時剛剛好,那是針對佛曆2563年(2020年),明年也許就「漲價」了,今年是三十分鐘,明年會比這個多一些些。
為什麼隆波一開始只(要求)很少的時間?如果一開始(就要求時間)很長,大家就會氣餒了。如果打坐、經行三十或十五分鍾,心寧靜、舒服,接下來就會很精進,時間到了,就會自己開始用功,不會懶惰,因為修行之後,會有快樂。
比如,隆波在睡覺的時候,隆波依然在吸「佛」、呼「陀」,但往往會睡不著,因為覺性非常地強大。
吸「佛」、呼「陀」很久了,然後將手電筒打開一看,已經凌晨一點了,還沒睡著,然後再次看手錶,已經凌晨三點了,因為覺性的力度很強大,於是就需要把覺性稍微鬆開一些些,而不是讓自己迷失,睡也是帶著覺知熟睡,這稱之為「有技巧地睡覺」。
如果像貓與狗一樣睡覺,那有什麼值得尊重呢?一直在迷失,根本不懂事。
因此,在固定形式用功,必須每一天用功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