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的心輕盈,不善的心沈重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法談摘錄

善的心輕盈,不善的心沈重

01:43~07:58

心本身是中性的,心的自然狀態是中性的,它既可以好,也可以壞,類似於禪定,那屬於中性的法,既可以生起在好的心,也可以生起在不好的心。

心本身既不好,也不壞,它鬱悶、苦悶,是因為被不善所籠罩及控制。

因此,真正讓我們投生善道或惡道的,其實是善與不善。若在臨終時,我們的心夾雜著不善,那肯定會投生惡道,大致上可以做評估的。

我們需努力地訓練自己,去及時地知道——「不善」並不是心,僅是與心同步生起的現象,它本身不是心;「善」也不是心,僅是與心同步生起的現象。

心本身是清明且亮堂的,心本身是中性的,既不好,也不壞,心亮堂且清明。它之所以鬱悶、苦悶,是因為煩惱習氣;它之所以更加亮堂,是因為善法。

當善法進來,與心同步生起時,我們修行,就會感覺心很輕鬆,心會十分輕鬆、舒服,心會慢慢地漂浮起來。

但若不善進來控制心,我們就會看到心沈重,心會越來越往下墮、越來越往下墮。

因此,若心是善的,心就會漂浮起來;若心是不善的,心就會往下沈,當下沈到最多的程度,便會下沈到地獄。

如果心是善的,則會輕鬆、舒服,於是便能往生善道,投生為人、天神或梵天,可以有次第地提升。

梵天的心是輕鬆、舒服的,即使我們已覺得自己很好了,但若與梵天的心相比,梵天的心更為細膩,他比我們更加輕鬆、更加輕盈,因此他上升得更高。

所謂「更高」並不是指空間,並非三維空間或四維空間的高度,「高」並不是指空間層面的高,或認為地獄就在地底下……而是「心的空間」,那是一種感覺。

心輕鬆、舒服,類似於飄起來、上升,若心有煩惱習氣,類似於往下墮,就會沈浸在黑暗裡。

我們需慢慢地認識及了解自己的心,「好的心」就會漂浮起來,「壞的心」就會不斷地下墮。

我們需更多地訓練,持續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,最終我們就能清楚地區分——「心」與「好及不好的事物」,也就是那些與心組合在一起的事物,可以將它們與心分離。

於是,我們就會看到——所有的境界、現象,它們進來造作心,無論好或不好,全都僅是暫時摻雜進來,很快地便會滅去。

無論好或不好,全是平等的,生了就滅,生了就滅。

心看到了實相,就會知道、就會明白,即使投生善道,成為天神、梵天或人類,那依然不是值得滿意之事。

比如:投生為梵天,梵天依然有死亡的時間,依然有退失的時候;天神也有死亡的時間,也有退失的時候,因此,尚不能放心。

真正有福報滋養的心,確實是有快樂的,輕鬆、舒服。但依然不能疏忽大意,依然不能放心,因為還會退失。

我們不斷地觀察、體會,越多地探究心的實相與事實,心就會慢慢地聰明起來,隨後便會慢慢地鬆開、慢慢地鬆開,不再執著。

無論好或不好,都不再執著,心便可以自由,從所有的造作中自由。

所有的造作,都是心的負擔

07:58~10:36

所有的造作,共有三類——造作不好、造作好、造作不造作。無論哪一種造作,舉凡與心同步生起的任何造作,全都讓心有負擔,全都讓心有苦。

持續不斷地觀察、體會,幾天、幾月、幾年……不斷地訓練,到了某一天,心就會提升,提升達至超越好壞的階段。但這必須訓練很久,慢慢地訓練。

起步的階段,壞的方面會減少,好的方面會增多。

比如,我們訓練修行,不斷地觀自己的心,就會看到——所有的善法,生了就滅,所有的不善法,生了就滅。

所有的心,無論好的心或壞的心,全是一樣,生了就滅。

最終就會看到——所有的境界,全是生了就滅,於是就會知道實相,根本沒有什麼是真正的「我」,沒有什麼是恆常的,沒有什麼是永久的。

所有的一切,全都生了就滅,無論好或壞、苦或樂,粗糙或細膩……全是同一回事,它們是相同的。包括心本身,好壞、苦樂、粗糙、細膩……這些(現象)都是隨著造作它们的事物(而生滅)。

因此,「心」及「與心同步生起的現象」,它們同時生,同時滅。「生氣的心」與「生氣」,同步生,同步滅,便是如此一起工作的,我們就會看到——根本沒有「我」存在於何處。

每一天訓練,每一天用功,有一天就會如此照見,心就會舒服,就會慢慢地進步、提升,就會離苦越來越遠、越來越遠。

最高階的戒

35:44~38:24

持五戒,每一天安排時間在固定形式裡用功,其他剩下的時間,則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覺性。

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覺性,如何用功?有眼睛就看,有耳朵就聽,有鼻子就聞,有舌頭就嚐,有身體就去感知接觸,有心就去想、造作。這是很自然的現象,我們禁止不了。

既然禁止不了,眼睛看到畫面,生起滿意或不滿意,要及時地意識到生起的滿意或不滿意。

鼻子聞到味道,舌頭嚐到味道,身體接觸……生起了滿意或不滿意,需有覺性及時地意識到生起的滿意或不滿意。

心接觸到法的所緣,生起了滿意或不滿意,也需有覺性及時地知道生起的滿意或不滿意。

比如:心寧靜,「寧靜」屬於法的所緣,以心而感知。一旦心寧靜,我們會滿意於寧靜,依依不捨,對寧靜極為飢渴,這已迷失進去,愛上寧靜,對它生起了滿意,需有覺性及時地意識到。

因此,活在外面的世間,在日常生活中時,我們並沒有做許多事,六個根門在工作,而我們的工作僅有一項,也就是——心對什麼境界生起滿意或不滿意,無論是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只要心有滿意或不滿意,需有覺性及時地意識到。

在日常生活或訓練時,及時地知道自己的心,若滿意於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要及時地意識到,若不滿意,也要及時地知道,這稱之為「收攝六根」。

如此,戒會自行生起,這屬於高階的戒,這稱之為「根律儀戒」。

在接觸境界時,我們的心滿意或不滿意,及時地知道,心就會契入中立,寧靜、快樂,既有戒,也有定,而且不斷地累積智慧的積分。

到了某一點,智慧就會生起,就會生起正確的領悟、正確的明白。

接種疫苗,讓自己存活下來

43:26~46:38

要好好地保護自己。一定要平穩地過渡這次的困難期,無論泰國的政府或工作人員多麼努力,事實上,我們需願意接受實相——他們是控制不住的,因為人能從四面八方進來,它不是個小島,所有人隨時都能進來,誰可以一直守得住邊境呢?不可能的!還有一些人帶人非法入境,那(防疫)就更加難了。因此大家自助,要好好地保護自己。

新冠肺炎看起來很嚴重,在泰國,一天死了好幾十人,其他地方則一天死了幾千、幾萬人,我們(死亡病例)僅是幾十個人,說明我們的守疫還可以。

但若病例越來越增加,衛生部也接受不了的,沒有哪個國家的醫療資源是無限的,因此,現在要好好地保護自己。

必須明白一點。新冠肺炎是無常的,既然它能來,有一天它也能走。

古時也有嚴重的瘟疫,死了很多人,比如霍亂(Cholera),那是什麼病,也不知道了。隆波小時候,這瘟疫依然還存在。

尚有天花之類的,但現在天花是如何的,我們也不知道了,以前都必須注射天花疫苗。在疫苗面世之前,在泰國死了上萬人。在歷史上有記載,從二世皇時期就開始有了記載。之前也許有,但隆波並沒有看到,從二世皇時期開始,便已經存在於記載裡。

因此,每一個時代都有傳染病,不僅僅只有這個時代才有傳染病。若醫療資源不足,死的人就會很多。若死的人很多,便會生起群體免疫力,一旦有了免疫力,病毒就不太具有影響力了。

但我們尚未有抵抗新冠肺炎的免疫力,因此,大家要盡量去接種疫苗,要將自己的生命保存下來、存活下來,

別氣餒!新冠肺炎能來,新冠肺炎也能走,新冠肺炎是無常、苦、無我的,但現在清楚看到的是——新冠肺炎是無我的,控制不了,很難控制,因此,我們要好好地自助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