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我們有很好的原始資本,我們碰到了好的高僧大德,我們用心去聽法、用心去實修,這稱之為——我們值得了。
一旦知道了修行的方法,就全力以赴地去精進,而不是久久地才修行一次。
比如大家來跟隆波學法了之後,有些人已經學了十年、二十年了,什麼也沒有得到,得到的就僅僅只是佈施、做功德,也有(得到),不是說沒有。
修行不充分是怎麼樣的狀況?只是想著:有一天我們可以把時間安排出來修行。有些人在睡覺前的一個小時或十五分鐘(修行),但是心一整天都處在迷失的狀態。一整天迷失,想著要修行,卻只在睡覺前修那麼一點點,然後累積了十幾個小時的煩惱習氣。
想要行善,去清理煩惱習氣,但只修習了半個小時、一個小時,那不會有成效的。就像我們把水加到漏水的破缸裡,水全都漏掉了,最後是不會滿的。
(修行)要心意堅決,一定要修行到與法相匹配,一睡醒了就要覺知自己,一睜開眼睛就覺知自己身體左轉、右轉也要覺知自己,坐、站起來也要覺知自己,吃飯、洗澡也要覺知自己,坐車去上班也要覺知自己,到了上班的地方了,在喝咖啡的時候,把電腦打開的時候,也要覺知自己,工作要用到思維的時候,才去用心地思維。
有一個研究報告說,事實上,那些工作的人,並沒有一直是在想著工作的,其實心一直是在偷偷地去開小差,做別的事情,那比工作的時間更長。
而真正工作的時間,真正需要用到思維的時間是很短的,八個小時的工作時間,事實上根本沒足,心走神的時間非常地多。
因此,如果我們將走神的時間,用來覺知、保持覺性,我們就會修行,一整天就可以很頻繁地修行了。
靜慮林聲明: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完整開示|音頻來源:禪窗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