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遇見空,怎麼辦?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居士問:修行之後,見到了很空曠、沒有範圍的狀態,有時候會寧靜,想知道如此的境界,自己應該如何面對,還不太明白修習毗缽舍那是怎麼樣的。

隆波帕默尊者答:如果能看到境界是無常、苦、無我的,看到其中任何一個,這稱之為「修習毗缽舍那」。

境界僅僅只是來了就走,每一個境界都是一樣的,因此,無論什麼境界發生,就只是知道,就只是看見。

比如,空的境界生起了,別去呵護它,能空,就能不空,如果一直空,就黏著了,說明已經黏著於禪定。

隆波曾經出現過這狀況,心空了一年,然後被阿姜摩訶布瓦尊者糾正,如果空,就沒有進到心裡面,心在外面,你看到了嗎?空的時候,心就好像在外面一樣。

如果及時地知道「心在外面」,修習吸「佛」、呼「陀」之類的,心就會自行進來。一旦心自行進來之後,與其是空的,我們就會看到苦,就會發現——身是苦,心是苦。

看到苦的時候,才會見到法,如果是空的時候,心已經往外了,然後空空的。

隆波曾經卡在這個地方,卡了一年以上,因此,別像隆波那樣被卡住了,要去及時地知道——心沒有歸位,沒有回家,然後去吸「佛」呼「陀」,一旦心進到裡面來了,就會看到——身是苦,心是苦。

看到苦,才能看到法,如果在那個地方,是不可能看到苦的,就會很舒服,會很空。

如果黏著,就會待很久,如果以這樣的心死去,就會成為梵天神,成為沒有身體的梵天神,即是無色界的梵天神,就會待很久,即使彌勒佛悟道成佛了,我們也不會知道。

因此,別去那個地方,會浪費很久的時間,出來活在外面的世間,不停地去知苦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接觸所緣,心苦,及時地知道。

一會兒苦很多,一會兒苦很少,不停地去看,看到我們無法操控。

接觸這樣的所緣,苦很多,接觸這樣的所緣,苦較少,接觸這樣的所緣,有快樂,不停地去觀察變化,別黏著於一動不動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