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頭生起之後……
作者: 隆波帕默尊者
日期:微法談聽錄

心有苦,源於何?知道嗎?源於念頭。心有快樂,也是源於念頭。

事實上,苦樂有可能源自於念頭,源自於「想」,這稱之為「有誘因」。然而,有些快樂是沒有誘因的,比如入定,心就會自行有快樂,沒有什麼事物引誘,一旦進入禪定,心就會自行有快樂。

因此,感受有兩種,苦樂有兩類,一是有誘因而生起得苦樂;一是沒有誘因而生起的苦樂。

我們不停地去觀察、去體會,就會生起正確的領悟、正確的明白,隨後就會越來越擴展,我們就會知道——心想這個、想那個,我們無法阻止它,心是無我的,命令它想好的,它也會想壞的,命令它別想壞的,它依然想壞的,我們無法命令它、無法阻止它。

一旦它想好或想壞之後,苦樂生起,我們無法阻止,也無法選擇。

我們想某一些事情,就會快樂,我們想某一些事情,就會痛苦,對嗎?源自於心想之後,我們就可以契入到感受、契入到行蘊、契入到法念處,可以不停地深入,就會有次第地越來越細膩,越來越深入。

知道「心想」,「想的心」就會滅去,就會生起「知者的心」,這得到禪定。

心想之後,想到這件事情,有快樂,想到那件事情,有痛苦,我們就會看到——六根接觸六塵,心接觸到念頭,念頭是所緣,心去接觸,一旦有「觸」,就會生起感受。

想到這個,有快樂,想到那個,有痛苦,一旦感受在心裡生起,煩惱習氣就會緊隨著感受,而摻雜進來。

想到這件事情,有快樂,就會很陶醉、很享受,貪欲就會生起,(貪欲)緊隨著樂受,而摻雜進入。

想到這件事情,很鬱悶,有苦受,瞋心就會緊隨著苦受,而摻雜進來。

想到這件事情,沒有什麼感覺,情緒不是很強烈,無法知道是苦或樂。當心接觸「沒有什麼感覺」的所緣時,心往往就會走神,痴就會緊隨著(捨受),而摻雜進來。

因此,如果我們從接觸的時候,就開始有覺性,有接觸之後,感受生起,並不是禁止感受生起,「接觸」和「感受」會生起,我們是無法阻止的,有了感受之後,煩惱習氣會緊隨著感受而摻雜進來,阻止不了。

比如貪欲,有快樂之後,貪欲摻雜進來,想讓快樂保持得長久一些。

感覺到了嗎?煩惱習氣會讓欲望生起。我們有快樂,心滿意,就會生起「想要」、欲望,想讓快樂、想讓令自己滿意的事物待得久一些。

我們有痛苦生起時,心有瞋心,不喜歡,一旦心不喜歡,就會生起欲望、「想要」,想讓不好的事物、不好的所緣、所想的那些不好的事物,可以消失。

因此,仰賴於接觸,會生起感受,有感受,會摻雜煩惱習氣,有煩惱習氣,就會驅動心,生起欲望和「想要」,一旦有欲望,心就會開始掙扎。

因此,欲望是構建十二緣起裡「有」的人,十二緣起裡的「有」,其實就是心的掙扎,心掙扎,追隨著欲望在掙扎,心就會執著,就會進去執著、抓取,把心抓取起來。

靜慮林聲明:

本文內容未經尊者及譯者審校,若有任何疏失,皆歸咎於聽錄、整理者的責任與過失。

完整開示|視頻來源:Dhamma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