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篇
作者: None
日期:隆波帕默尊者

1

曾經這樣寫過:

「今日就啟程, 趕在時間的流沙 覆蓋佛陀的足跡之前。

勿要蹉跎至那天, 再次陷落於遙遙無期的 流離失所與茫然無依。」

今日就啟程。 開發覺性,別無其他, 其他的事,已做得夠多了。

發展覺性, 訓練去覺知身、覺知心, 洞悉身與心的實相。

孜孜不倦地練習, 便會有次第地抵達 純凈無染、解脫自在。

披荊斬棘, 在這條路上,忍耐而進。」

2008年2月2日

2

學習佛法, 是學習兩個主題: 苦; 導向離苦的修行。 佛教涉及的範疇, 僅此而已。

2012年9月7日A

3

修行並不難, 只需具足兩個條件: 1.實踐要正確; 2.實踐要夠量。 如果修行不對,千萬別努力。 拜托了!

2012年9月7日A

4

佛陀的教程, 僅有三篇:

戒學;

心學, 學習心學, 將會得到禪定, 獲得「心安住」的禪定, 才稱為「心學」;

慧學, 是學習開發智慧的方法, 即修習毗缽舍那。 知道了如何去做, 才能照見 五蘊呈現三法印。

2012年9月7日A

5

世間的學習永無止境, 法的學習是有終點的。 終點就是—— 心,徹底離苦。

2009年5月3日A

6

首先, 對於老師的教導要忍耐。 其次,對於身的困苦要忍耐,

比如,有時要來學習, 就必須早起,對嗎?

起不來,就會掙扎, 終於千辛萬苦的來了, 學習一個多小時之後, 又得開車回家。 花上一整天時間,累!

因此, 對於身方面的困苦, 需要忍耐。

再次,對於煩惱習氣 也要忍耐,這極為重要。

煩惱習氣與欲貪, 會誘導我們拋下修行, 蠱惑我們放棄 對於身與心的覺知。

因此,對於它們, 需要格外的忍耐。 仰賴於此,才能過關。

透過學習 而了知原則之後, 就要帶著堅忍 去付諸實踐, 覺知身、覺知心。

居士們的缺點是: 不忍耐、不持續。 三天打魚,兩天曬網。

希望獲取瑰寶, 卻不肯腳踏實地, 這是無法如願的。

2008年2月2日

7

慢慢地聽,慢慢地學, 循序漸進。 有時的教導顯得很難, 有時則簡單些。

如果不同年級的學生 在一起學習—— 誰不明白,可以先聽先記; 誰已抵達了某個階段, 則繼續前進。

那些先行銘記的人, 未來某日也會值遇, 屆時便清楚應該如何應對。

師父們 有時會提前教導, 隆布敦長老 曾經提前很久教導隆波:

「見到『知者』, 要消滅『知者』。」

真的過了很久, 隆波才懂得其真義。

大概用了幾十年。

2008年3月19日

8

無論何種美德 或是善行,若是決意要做, 就力爭做到,再難也不放棄。

因此, 為自己樹立目標的時候, 別樹得過高—— 若是做不到,心就會萎縮。

可以稍微 高一丁點—— 略加努力,即可達成。

倘若必須傾囊而出 或是透支才行, 心就會不寒而慄, 然後就難以為繼了。

持之以恆, 才是最重要的。

2012年8月24日B

9

隆波敢和大家打賭—— 儘管去修行,去實踐, 然後再回來驗證 隆波的教導是否正確。 隨時恭候。

2010年10月28日A

10

出生為人之後 遇到了佛法, 就別再平白地浪費生命, 別讓健壯的生命蹉跎而去。

抓緊時間踐行, 在所有的一切消逝之前。

身體的健康會漸漸衰退, 佛教也許將不再駐世—— 它已經從世間消失了很多次, 佛陀也已換過上百萬位。

有一篇經文 提到過五百多萬尊佛陀, 事實上,還有更多。

因此, 佛教本身也是 生起而後滅去的。 直到下一尊佛陀 再次發現道途, 佛法才再度薪火相燃。

弟子們若是具備 足夠的心靈品質, 佛法便能夠弘揚下去; 若不然,便難以為繼。

或者又有時, 弟子們具足品質, 卻無合適之人來學法, 如此一來, 佛法依然難以弘傳。

因此, 聽聞佛法的機會並不多, 每個人所剩的 修行時間也寥寥, 有些人已經活了幾十年。 所餘的時日有限, 要及時努力實踐。

2015年5月3日

禪窗聲明:

由於受到語言以及個人修證水平所限,跨越語種後很難如實還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。譯作若有任何不精準之處,完全歸責於我們,歡迎大家不吝指正。

文字來源:「禪窗」微信公眾號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y3xDa6HlR8oIf40e9lkmqw